什么是“日心说”?最早由谁提出?为什么“日心说”的提出会掀起轩然大波?天体间距离是如何测得的?早起科学家是如何计算光速的?在这一个个问题中,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天文观测活动缓缓拉开了帷幕。 天文社,是明德初中的传统社团,学校邀请中国天文协会会员罗方扬老师担任天文社辅导老师,每周到校开设一节天文知识课堂。除此之外,学校每学期组织1-2次天文讲座与天文观测活动,每年暑假组织一次天文社社会实践活动,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。每次观测活动中,学校还会根据学生讲座参与度、记录表填写情况以及观测情况等,评选出“小小天文爱好者”,并予以一定奖励。本次观测活动是2019-2020学年的第二次活动。

第一阶段:天文专题讲座 罗方扬老师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出发,讲述了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前因后果,以及英国布拉德雷、俄罗斯斯特鲁维、德国贝塞尔等科学家坎坷的天文研究之路,并详细解释“恒星周年视差”、“光行差”等概念。 随后,罗老师带领同学们在研究角速度的基础上,用经典的八面镜旋转法测光速。演算过程中,用到了圆周角、弧度等初三概念,对于初一、初二学生有一定难度。但是同学们聚精会神,在《太仓市明德初级中学天文社观测活动记录表》上认真地演算着,神情凝重;当成功得出结果时,骄傲感油然而生,脸上顿时舒展开来。


第二阶段:星空观测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整体了解星空,确保观测活动顺利进行,罗老师在电脑上模拟出实时星空图,在简单介绍几个星座后,重点介绍今天的观测对象:猎户座大星云和金牛座昴星团。最后,同学们进行实地观测,不少家长也积极参与进来。有几位和哥哥姐姐一同参加活动的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,也欣喜地加入了观测行列。 
活动结束后,同学们依依不舍地放开望远镜,并与罗老师约定,下次再一同观测月亮! 1990年,为表彰吴健雄教授对科学事业的贡献,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批准2752号小行星为“吴健雄星”——灿烂于环宇,垂范于人世;今天,我们明德人仰望星光璀璨的天野,领略广博宇宙的浩瀚,学习吴健雄先生坚韧不拔的科学研究精神,携手探索宇宙的奥秘!一次的天文活动可能培养不出天文学家,但是却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窗,一扇放眼宇宙的窗! |